退休指南

退休指南

退休指南2017.07.08

退休後生活,不讓高齡成隱憂

李先生從事私校教職工作逾十年,目前已年近40歲,他有感於近期新聞提到教職員出現退休潮,也聽聞不少人退休後仍需要負擔家計,他正盤算著幾歲才能退休?其實類似李先生一樣,即將步入中年階段的上班族,肩上有沉重的家計負擔,同時也有準備退休的壓力,每當薪水入帳,要兼顧生活開銷與退休儲蓄,壓力的確不輕,然而退休準備乃長遠之計,尤其現代人愈來愈長壽,愈早開始執行、愈能在屆齡退休前做足周全的準備。

退休族可能比想像的活得更久

根據內政部每十年一次進行的「第十次國民生命表」,統計自民國98年至民國100年,國人零歲平均餘命當中,男、女性分別為75.96歲及82.47歲,分別較第九次增加2.17歲及2.84歲,而近十年間男性平均每年增加近0.2歲、女性平均每年增加近0.3歲,且有持續逐年成長的趨勢,這表示國人的壽命愈活愈長。

如果依照法定退休年齡65歲來看,男、女性退休後的生活平均有10~20年,如果壽命比預期更久、或超過國人的平均壽命,長壽風險緊接而來,勢必面臨退休金不足或不夠用的問題,因此,最簡單的算法,便是不論規劃何時退休,未來至少要準備足夠活到85歲的退休金,並且納入長壽風險考量,而選擇愈早退休,須準備的退休金也就愈多。

下一代養不起的未來

加以台灣人口結構走向高齡化,未來勞動人口將會逐年減少,根據經建會推估,估計至2060年勞動人口數將大幅減少、使人口結構金字塔將轉變為「倒金鐘」的型態,代表70歲以上的人口佔比將成為最大宗,社會負擔相對較重。

台灣人口推估

資料來源: 台灣經建會/ 2012年

隨著少子化時代來臨,扶老比也將急速攀揚。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民國104年底,台灣扶老比16.9,也就是說,意即5.91個年輕人共同分擔扶養一個老人,而與世界各國相比,台灣的老化指數92.18,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從扶老比數字逐年上升來看,台灣年輕人未來要承擔的經濟重擔將日趨沉重,加上政府舉債壓力也將落在年輕世代肩上,當達到安養天年的理想境界,提前養「金」防老將是可靠的方式。

通貨膨脹隱憂累積退休金不能單靠存款

另外,退休理財也要留意通貨膨脹吃掉未來的退休金,尤其在低利環境下,銀行定存一年期的利率僅逾1%,但通貨膨脹率已攀升破2%,長期的物價上漲將蠶食掉未來的退休金。

在考量通膨因素之下,準備退休金的資金切勿放在同一種資產裡,例如將資產完全放在銀行定存,在利率不敵通膨的現況下,未來這筆資產的實質價值勢必會縮水。因此,在了解退休後的目標與需求,進一步要開拓退休金財源時,一定要納入通貨膨脹的考量,建議在可承受的風險範圍內,將退休金建構在不同的資產配置組合之中,例如以基金理財時,可以分配一半的資金納入股票型基金,另一半則配置一些債券型基金,以分散投資風險又兼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