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報季雜音多,科技股具優勢
- 2021/10/25
- 分享
財報公布期,市場擔憂因素與不確定性仍在,台股上檔除一萬七關卡外,還有季線、半年線等重要反壓,恐不易一舉突破,預期短線偏區間整理格局,但科技電子股具技術領先優勢,建議逢低擇優介入。
市場分析
台股周五(22日)開低走低,終場拉尾盤僅收跌0.77點或-0.00%,收16,888.74點,周線收紅。儘管美國超級財報周表現亮眼,帶動本週台股加權指數向上墊高,週四前一度攀升至萬七點關卡,但周五又遇到美國IBM公布營收不佳,美股拉回整理,拖累相關資訊科技股表現,量能不足,終場成交值為2,815.71億元,周線反壓偏重。
由於近期晶圓龍頭台積電公布展望維持正向、美股企業財報利多加持,帶動台股跟隨美股走強,本週相繼收復月線、頸線16,850點,前週四盤中一度站上萬七整數關卡,惜因後續追價乏力功虧一簣,後續有待量能增加,及其他利多支撐,台股仍具機會持續向上墊高,筆者建議逢低布局、挑選上游晶圓代工、IC設計、高速運算、電動車與新能源類股為主。
觀察重點
近期市場考量FED褐皮書提到物價壓力,使美債殖利率再度轉強,加上11月初又有FOMC會議舉行,市場擔憂購債或明年升息進度可能加速,不確定性仍在,台股上檔除萬七關卡外,還有季線、半年線等重要反壓,恐不易一舉突破,預期短線為逢壓整理格局。
在11月中旬前,無論美股與台股仍處於公布第三季財報營收階段,由於大盤成交量仍處於3千億元台幣以下,稍顯動能不足。觀察重點落在第一、股市量能是否回溫(3,000~3,500億台幣),第二、美元指數發展(影響外資續買進意願),第三、美科技股財報公布表現,筆者認為台灣科技產業表現實力仍不容小覷,不如趁此時機,檢視手中持股之未來成長性與營運前景。
投資建議
因台股受中美多空因素交雜拉扯,表現起起落落。美國疫情狀況趨於穩定,消費攀高、但硬體需求趨緩,NB與PC需求較強;中國GDP放緩,要觀察中國地產後續影響消費情況。東南亞持續復工,對台廠相對有利。
整體來說疫苗、口罩、口服藥等供應無慮下,疫情逐漸帶來控制。中國限電危機認為是短期影響,不過雖有復電,但每一省狀況不同,儘管中國發電產能足夠,但缺煤情況與調升電價,對台廠有成本增加壓力,可能轉嫁於中下游業者。
近期要注意的是,台灣外銷訂單亦有趨緩跡象,加上疫情及供應鏈重組使得各企業陸續轉向國內生產或就近銷售地生產趨勢;全球擴大基建、疫情遞延需求,供應鏈重組等交錯影響,零碳目標所付出的高成本低污染等推升需求,都會使通膨居高不下,須留意市場對通膨的反應是否持續上升。
台股本益比目前略低於10年平均,中美市場回穩及東南亞疫情復甦,後續對台股市場看法樂觀,惟各產業未來差異化復甦,股價波動仍會較大。
布局上,看好產業包括: 移動通訊、高速運算、電動汽車及新能源類為主軸,其中特別是5G無線通訊、光通訊、人工智慧AI、IOT(物聯網)、車用電子、伺服器與資料中心等為重點。針對台股操作仍偏正面樂觀,建議投資人宜採逢低加碼,中長期佈局方式,若無法擇優選股,或可利用台灣科技型基金做定期(不)定額中長期布局。
《本文不代表對任一個股的買賣建議》
基金投資均涉及風險且不負任何抵抗投資虧損之擔保。投資風險之詳細資料請參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本基金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惟不表示本基金絕無風險。本證券投資信託事業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本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本證券投資信託事業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文提及之個股僅為舉例用,非為個股之推介,亦非本基金當然持股。富蘭克林華美投信獨立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