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亞佈局高彈性,因應波動如虎添翼
- 2018/02/02
- 分享
美國稅改對醫療產業正向效果已在近期財報中顯現,加以去年第四季美國生技指數明顯修正,現階段全球醫療保健以美國表現最強,中國/香港則有漲多拉回現象。
1/30傳出亞馬遜、波克夏及摩根大通將共同成立醫療保健公司,提供美國雇員更透明、成本更低的醫療服務,導致醫療類股大跌,並以醫療服務、連鎖藥局等跌幅較重。雖然新公司的營運細節尚未公布,但對醫療服務、連鎖藥局等影響較大,目前全球醫療保健基金並未佈局此塊。
1/31川普於國情咨文表示,降低處方藥價是首要任務,並呼籲國會通過研發中新藥的「試用權」立法,允許末期病人使用尚未獲得FDA最終批准的藥物。處方藥再次被打壓的消息重挫醫療股,大型生技製藥明顯下跌,部分具創新題材的中小型公司則是盤中上漲、尾盤同受拖累。
川普打壓藥價將對營運展望平淡的大型生技製藥股造成壓力,全球醫療保健基金現階段對大型製藥公司的看法轉趨保守,但仍看好專注在潛力新藥的中小型公司,新藥公司未來將有機會受惠「試用權」。
資金輪漲行情已全面啟動,佈局全球醫療保健需更有彈性
受惠稅改、油價與財報各項利多加持,全球股市自1月起強勁走揚,波動壓力也與日俱增,任何風吹草動都成為獲利了結的藉口。觀察去年以來各醫療保健指數每季表現,便可發現資金在第三、四季已開始輪動,此趨勢仍在延續,也意味著佈局全球醫療保健需有高度彈性。
全球醫療保健基金採取「買進持有」+「波段操作」策略
醫療保健次產業特性大不同,美國生技製藥波動大、醫材具防禦力,中國採多元化經營發展,各國同性質的個股表現不一定同步,基金在操作上採取「買進持有」+「波段操作」策略。
買進持有策略:美國大型醫材及潛力中小型生技公司、南韓與台灣醫材類股,並具有進場時點較佳之優勢。
波段操作策略:中國/香港部位,股性活潑且成熟度相對南韓與台灣低。
個股漲多拉回,基金順勢換股操作,加美股、降亞股
美國稅改對醫療產業正向效果已在近期財報中顯現,加以去年第四季美國生技指數明顯修正,現階段全球醫療保健以美國表現最強,中國/香港則有漲多拉回現象,基金順勢換股,將中國/香港部分個股獲利了結,後續將增加穩定的美國大型醫材類股、創新題材的中小型股。
基金策略&市場展望
基金策略
美國:
‧逢低佈局美國大型醫材股,其波動較溫和,為較佳防禦性標的。
‧逢低佈局具創新題材的中小型生技股,2018年美國大型生技股營運展望平淡,當大型生技公司併購具創新的中小型生技股時,則整體生技股將有機會表現活絡。
中國/香港:
‧以大型醫療權值股為主,搭配受惠醫藥供給側改革的優質公司,聚焦具有創新藥與高階仿製藥題材的公司,配合個股輪動節奏,擇機佈局中藥股與醫材股。
南韓:
‧今年生技表現強勢,且醫療產業發展較亞洲各區成熟,大型優質公司營運展望佳且交易熱絡,逢低擇優佈局,生技製藥、醫美、醫材仍是主要標的。
市場展望
中國&香港:政策支持與新藥發展呈現雙主軸並行趨勢
‧中國陸續公布醫療相關新政,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及企業汰弱留強。
‧中國鼓勵境內與跨境醫療併購活動,2017年併購數量與金額明顯較2016年成長。
‧香港搶建亞洲版生醫那斯達克指數,鼓勵中國未獲利的生技公司有條件上市。
美國:生技股題材豐富、稅改帶動海外資金匯回加速併購活動
‧2018年第一季重要醫學會議陸續召開、FDA新藥審核態度友善。
‧醫療產業海外未課稅現金超過1500億美元,稅改有望鼓勵資金匯回,中小型股可望優先受惠。
南韓:追隨美歐新藥題材與趨勢
‧新藥與生物藥等次產業仍為外資關愛類股。
‧南韓的醫美產業在亞太區極具代表性,商機可期。
以上指數試算結果並非代表特定基金之投資成果,亦不代表對特定基金之買賣建議,基金不同於指數,基金可能會有中途清算或合併等情形,投資人無法直接投資指數。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獨立經營管理
本基金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本基金絕無風險,本證券投資信託事業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本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本證券投資信託事業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本基金之公開說明書。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